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切实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9月中旬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在8201会议室召开专题三的集体备课研讨会。以“示范引领+集体研讨”的形式,共谋教学创新,共话育人实效。
活动伊始,胡凡凡老师以“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为切入点,进行说课与课堂展示。她紧扣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的核心主题,通过“理论阐释+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场景。例如,以《浪浪山小妖怪》这部电影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当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是否要放弃理想,自然导入课程内容。以胖东来郑州店招聘的视频案例,组织学生辩论,在当下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年轻人该活得更现实还是更理想?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在参与中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案例教学,以90后作家刘楚昕和挖煤小子逆袭成北工大博士的事迹,帮助学生理解艰苦奋斗是从现实此岸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整场展示逻辑清晰、案例鲜活、互动性强,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范式。
在备课思路分享环节,胡老师从“框架设计、重难点突破、教学资源整合”三个维度,系统解读第二章的教学规划。她提出以“人生选择”为主线,将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等内容串联成有机整体;针对“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这一难点,建议采用“问题链”教学法,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她分享了课程相关的最新视频、时政热点、案例库等教学资源,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在自由研讨环节,教研室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深入交流。李光雯老师建议增加“AI时代的人生价值选择”等前沿议题,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徐小莉老师提出要结合“00后学生特点”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开展“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主题写作;张祥贝老师则强调要强化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教研理念,后续将持续推进“一章一备”制度,以集体智慧打磨更多思政“金课”,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上一条:近代中国救国方案的层级演进与逻辑探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举行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
下一条:“双案铸魂·对比启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举行本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