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在8201会议室组织召开本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主题为“近代中国救国方案的层级演进与逻辑探析”,学院党支部书记李玉林、教研室主任邓晓峰及全体教师参加研讨,围绕“一师一优课”专题三教学内容优化及“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展开深入交流。
耿老师首先对专题三“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进行了说课。他对该专题的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他从“大中小思政一体化” 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高中教材中所涉及该部分的内容与大学教材中的异同进行了详细说明。引导学生侧重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事件的历史发展规律,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必然性。他认为,大学课程主要是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它的失败,需要引导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各类运动。他表示,认识学习历史事件应该有一个思维逻辑,包括基本事实(时间、人物、主要内容)、事件的进步性、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局限性、经验教训等。
随后,耿老师就“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深刻领会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并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就是要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精神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书写历史伟业的壮丽新篇章,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优异答卷!
最后,教研室主任邓晓峰作出总结性发言。她表示,各位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大历史观、唯物史观、党史观,同时运用好阶级分析法,做到不孤立历史事件,加强逻辑的梳理。
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梳理了优化教学的具体路径,进一步加强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同时,教研室教师表示将继续集思广益、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迈上新台阶。
上一条:集思广益研“中国精神” 深耕课堂育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优课计划研讨会
下一条:集思广益共研思政金课 凝心聚力点亮理想之光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第三次教研室会议
【关闭】